【八凌健康】大暑养生,治愈一夏
今日大暑,天气甚烈于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,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。
八凌健康提醒您:夏日养生不仅要防生理上的中暑,还要防情绪上的中暑,俗称“心暑”。
一、大暑重“养心”
中医“四季养生”的理论认为夏属火,通心,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,功能最强。人容易烦躁不安、口渴心烦、胸闷气短,所以暑天养心很重要。
1. 艾灸养心
天气炎热时可出现胸闷、胸痛、气短等症状。艾灸这几个穴位可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。
①内关穴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。
②神门穴,位于腕部,腕掌侧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的挠侧凹陷处。
③膻中穴,位于身体前正中线,两乳头连接线之中点,每穴每次艾灸15分钟。
2. 睡觉“宁心”
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,“热天睡好觉,胜吃西洋参”。睡眠好,心情好,有利于心神的宁静。晚睡早起,可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。
3. 大笑“开心”
笑是夏天养生的良药。“笑一笑,十年少”,不无道理。夏季气候闷热,易使血压升高,心烦意乱,这时若能笑口常开,就能改善情绪,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。
4. 饮茶“安心”
夏季天热容易出汗,而中医向来视汗为“心之液”,出汗过多易耗伤心阴。
用金银花、金莲花、百合花这三种花一起泡茶喝,可以起到清心火、清热养阴的作用,是非常简单且实用的养心茶。
二、注重养生的你一定要注意这4个重点
1. 暑邪:让你气阴两虚
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气,夏季汗出过多会带走体内津液,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气阴两虚。气伤了以后,推动血液运行的能力就弱了,所以血液容易运行迟缓,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,尤其是脑梗、心梗。
2. 暑热:让你咽痛失眠
大暑时节,气候炎热,人们更容易“上火”,出现咽痛、烦躁、失眠等不适。再加上人们汗出过多,使得体内的水分丢失增加,还会有口渴喜饮、唇干舌燥、尿赤短少等表现。
3. 暑湿:让你肢体困重
大暑时节,雨水逐渐增多,湿邪最易乘机而入。暑湿侵害人体会出现口中黏腻、头昏脑涨、肢体困重等症状,不仅皮肤感觉黏黏的,连内脏也黏滞起来,这就导致有些人出现咳嗽痰黏、鼻流浊涕、心烦口渴、口中黏腻等不适,甚至旧病复发。
4. 脾胃差:让你胃肠难受
大暑前后湿气重,脾胃运化能力差,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。如果经常穿梭于空调与闷热环境中,冷热不调,如果大量喝冰镇啤酒、吃冰激凌,更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,没有胃口吃饭等。艾灸调理:脾腧、胃腧,中脘、足三里。
三、化气生津
大暑节气,天气炎热,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,因此有“暑天无病三分虚“的说法。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更难以抵御酷暑,容易出现头晕、心悸、胸闷、大量出汗等症状。此时十分需要化气生津,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。
建议:日常饮食应注意多食用清淡滋阴的食物,如生姜、枸杞等。此外,可适当多喝紫菜汤、菊花茶等饮品,不仅能够益气生津,还可清热消暑。
四、冬病夏治
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节气,它至盛的阳热之气可以用来温通我们身体的每一条经络,一到冬天就容易手脚冰凉的朋友赶紧加入过大暑的行列,把握“冬病夏治”的最好时机。
建议大家多去户外走走,可以选择行走、慢跑等,这些有氧运动都很适合在暑天进行。但运动时要把握好量和度,要避免大汗淋漓,否则反而容易耗气伤阴。出汗后要及时擦干,避免湿气侵袭人体。
除了运动,艾灸也有助阳气生发。艾灸背部,因为后背的督脉总督全身阳气,艾灸有助于振奋体内郁闭的阳气,此为通督法。